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旺季不旺 (第2/4页)
“国家队”干得热火朝天,周副总前期预计的产量翻倍不但完全有可能会实现,甚至还有超额完成任务的苗头。 随着大批淡干海参补入水产公司的仓库,又有大批量的鲜海参进入晾晒程序。水产商店里的海参未见一丝断档,仍旧充足异常。 周副总的降价措施也就显得更加不可撼动。甚至还有不少人因此揣测,水产商店会不会再有进一轮的降价出现。 于是,这就像叶圣陶笔下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那样,直接引发了后续的诸多不良结果。 第一,作为本可以挽救市场价格的生力军,每年固定时期来海边收货的人采取了观望态度。 连前期已经出手的人也停了手。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人还愿意现在收海参,但数量少,价格也瞄准了国庆前的最低价。 第二,海碰子们都对海参的前景持悲观情绪,他们下海的激情遭受了重大打击。 即使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下海,也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戗鲍鱼”上,他们对海参已经变成了“搂草打兔子”的态度,没人再刻意在手中留存,出手的价格也就更加随意。 所以整个十月之间,水产公司降价引发的市场恐惧还在继续发酵。才刚向上走了一走的价格无声无息又掉落了一些,更隐隐显露出想彻底掉头向下的趋势。 而“海碰子”们本应该欣喜若狂,兴奋得要死的捞捕旺季,竟然没见到一点的热乎劲,反倒异乎寻常的冷淡。 完全可以说,现在还在意海参的人,几乎每个人都把眼珠子死死盯住在了一块钱左右的价格起伏上,脑子里都想象着海参价格再次下跌的景象。却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已经抛售掉不少现货的市场,增产只是表面现象。 实质上,由于“海碰子”群体的自我放弃,其实整体市场上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