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9章 (第2/4页)
候也适合种棉花只是因素之一罢了,中国适合种棉花的地方多了。还是因为江南经济发达,从大工坊到家家户户的纺车都需要棉花这种原材料,所以当然是本地种植最方便。 与其说是气候决定,不如说是气候给打了底,最终无意形成的工业布局决定的。不过那也使原本的“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慢慢变成“湖广熟,天下足”——粮食主产区转移了。 刘彻自问现在他还不敢太浪,让棉花抢占了耕地。既然如此,原本就不是大汉粮食主产区的南方地区,就更适合用来种棉花了。 已经开发的熟地不用,但可以让移民开荒嘛。 当然,别处也不是完全没有种棉花,关中与河南、河北都有种,但在官府的严格管控之下,除了官田划出一定比例用来种棉之外,民田也划了红线,只许少量种植,不许多种。 拥有大量田地的王侯富商地主们,就是官府严查的重点。查出来削爵罚金论罪入狱,张汤为你提供一条龙服务。 亲,你也不想自己或祖宗浴血拼搏得来的爵位因为种棉花被削了吧? 所以棉纺工业也在办,但因为受官府的严格控制,正常历史线上影响极大的棉纺工业现在完全不能跟毛纺相比,还处在一个等米下锅,等着原材料大量供应的阶段。 或者用最简单的话来描述:棉纺厂用的还是珍妮纺纱机,工匠做成的骡机还在仓库吃灰,没有用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