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道藏锋_第二卷,庙堂江湖 第六十一章,两军对垒,乱臣遗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卷,庙堂江湖 第六十一章,两军对垒,乱臣遗子 (第2/5页)

提干他秦凤路三军统帅,位居正一品,当初大庆刚立国,老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夸耀他,“提刀平天下,挥笔写太平,唯吾徐大将军。”

    能得如此评价当今有几人?

    另外永兴路跟河东路的两位统帅履历虽没徐大将军曲折璀璨,不过也是从尸山血海爬出来的,永兴路的统帅司马微山,背后靠山可是军机枢密使王石,河东路的葛洪亮,又是中书门下左丞相和靖老乡。

    表面上看三路九军齐聚二十万,实则代表当朝三股势力,秦凤路徐琛是老皇帝亲信,永兴路司马微山是枢密院扶持,间接属于诚王那边的人,河东路葛洪亮是中书门,不用猜也晓得背后是太子撑腰。

    三位统帅皆擅长排兵布阵,单是近几年与契丹边境小打小闹都灭了三五位宗师境的高手,其中一位更是初品大宗师。

    外人眼中“镇北六狮”所向披靡,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实则早已卷入明争暗斗。

    即便镇北六狮猛如虎,凶似龙,依旧免不掉被老皇帝套缰绳,戴嘴嚼子的下场,如今还得被一批文官管制监督。

    三党势力互相监督,武将很憋屈,但也仅仅只剩憋屈,政权分割,抑武扬文严谨,单是地方节度使,都不得不收爪收牙低眉顺眼笑嘻嘻应对朝廷下派的知军事;边防走马观花的经略使,等一众朝廷文臣命官,谁让人家离老皇帝近呢?升降职位仅需这些使吏文官在皇帝耳旁吹吹风的功夫,没杀父夺妻之仇谁吃饱了得罪?

    如此也助涨了知军事使、经略使、刺史等朝廷“使臣”嚣张气焰,朝廷“使臣”不像地方官吏定岗定位,“使臣”三五六年调换一次,只要在职期间无劣迹无大事,一般都能“顺利通过”,而后一步一步重回庙堂。

    庙堂好似一张巨网,数百上千的蛛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