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17 (第4/4页)
记录文字的材料中,如纸、帛、毛皮和石碑,纸、帛和毛皮实在太容易损坏了,所以林清一开始就决定,等把书修完,就把它刻在石碑上,省得千年之后,连渣都不剩。 可用石碑,也不是万无一失,书刻在石碑上,虽然只要不是人为抹掉,一般不会没,可不等于石碑不会没。 林清就经常听到一些古玩行当说,前朝哪位哪位著名的文人,他刻的碑,被某个不识货的人,当成石头,盖房子或者铺路了。所以如何让这些石碑能安全的流传后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林清在礼部绞尽脑汁想了几天,终于想出了几条可行的办法: 其一,就是刻石碑的石材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差。太好了,如汉白玉那样的,不用想,肯定容易被贼惦记,丢的机率更大,而太差了,一看就是垒墙的那种,遇到不识货的,更是容易被用来盖房子。 其二,就是多刻几份,最好来上一百份,毕竟石碑多了,能流传到后世的机率也大一些。 其三,想到第三点,林清直接向周琰递了牌子,打算进宫请周琰帮忙。 慈宁宫 周琰正陪着杨太后听戏,如今先帝已经去世一年了,国丧也过去了,宫里宫外也热闹了起来,周琰担心他母后在后宫寂寞,特地从京城挑了一个有名的戏班,来宫里唱戏给他母后听。 听到杨云在耳边小声的说先生打算面圣,周琰点点头,对杨太后说:“母后,儿子稍微有点事,先出去一下。” 杨太后正好看完一出,趁着空档,转头对周琰随口问道:“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