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谁著史_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 (第2/4页)

万年间。而当时欧洲的金银币价已经是1:15至崇祯中变成一当十,而长江以南地区的某些地方还存在一换十三的情况。

    这是因为东南是外来白银的首先登陆地点。

    郑芝龙的报捷文书送到了福州,闽省巡抚衙门的不少人眼睛就直直的盯在了70万荷兰盾上头。

    而张肯堂的目光却直直的看着火炮

    这是郑芝龙的报功文书,不管是按朝廷规矩,还是按照潜规则,文书上列出的一连串数字,巡抚衙门都要分享一部分的。

    百十门大小火炮,那就算一半送到福州,内中再有一半的破烂货,总的到手的还能有二十来门大小火炮。四千余火枪可能只会是火绳枪了张肯堂不是庸才,对于火枪是有一定了解的。但就算是火绳枪,四千余砍掉一半,再砍一半,也能有上千杆好用的。

    上千杆火枪加上二十来门大小炮,只要组织得力,未尝不能练出一支能战的强兵来。

    随着中原大战的失利,随着民军在关中的攻城略地如砍瓜切菜,进展飞速,所有的明廷忠良们心中都升起了一股紧迫感。

    这一刻他们真的感受到了一股致命的危机

    嗅到了一股大明药丸的味道。

    所以,努力来,不说拯救大明,至少也为大明的存亡继续尽一把力,这就是张肯堂之类人物的念想。

    如是曾樱在登州开始编练丁勇一样,张肯堂第一个想到的就也是编练出一支受自己直接控制的,能战能打的军队。

    他不求能练出卢象升“天雄军”那样的强兵,因为他与卢象升是完全的两类人,人家卢九台可是能舞动百斤大刀的猛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