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心理分析助破案2 (第2/4页)
常有条理。他是无业人员,生活窘迫。他很可能出生于单亲家庭,还没出生就被父亲抛弃,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从小就生活贫穷。他可能患有疾病或是轻微的残疾,因此遭到歧视、侮辱。但比起抛弃他的父亲他更怨恨他的母亲,最近他母亲的去世是他的刺激源。他觉得他的母亲解脱了,但他却没有,他依旧活在痛苦中。 直到后来他发现了和自己母亲如出一辙的女人,无依无靠,很低的生活来源,未婚先孕,怀孕后就被孩子的父亲抛弃却坚持生下孩子。他觉得她没有资格成为母亲,如果她生下孩子,那个孩子会像他一样永远生活在痛苦之中,他认为能通过解脱那个孩子来解脱自己,所以把自己幻想成了一个制裁者和救赎者。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他很谨慎,不会贸然行动,一旦确定了机会,他会迅速地制服死者将她带到车上。凶手的控制欲很强,在囚禁死者后,他用绳子牢牢绑住死者手脚,用胶带封住她的嘴。他不会让她说话,因为他认为她一旦开口就会狡辩。如果死者点头坚持要自己的孩子就会更加刺激凶手。除此之外他会告诉她那个孩子马上就会解脱。 之后他会到死者住的房子。他发现她的房间脏乱不堪,回来后他开始画画。接着将她剖腹,取出孩子,并将子-宫切除,夺走了她的生育能力。 最后他开车将死者运到垃圾场旁。他的抛尸点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他认为她就应该待在那里。 他还会继续杀人,因为这种满足是短暂的,他不会真正得到解脱,一旦满足感消失,他就会寻找下一位对象。” 田春达喝了口水继续开口:“我的分析很大程度来源于那幅画。画中死者的脸很模糊,明显是随意画的,说明他不愿意花时间在上面,他对她有着非常强烈的不满和愤怒。但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