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2章 学而时习之 (第3/4页)
后,衙役才拿着最后的试题走进姜陵的考房。 答完了铭圣之后,此时就只剩下了诗赋、经义以及杂科。 然而这三个科目加起来,也不过二十页的试题,远远不及铭圣。 姜陵展开试题,第一个面对的就是经义一科。 经义作为八股文的原型,解题的步骤其实是相差无几的,破题、承题、起讲、入手…… 这一步步,学宫里的老师早已讲了个清清楚楚。 作为作答经义的第一步,所谓破题,就是用短短两句话,将整个题目的意义破开,而承题,便是承接着破题的意义说明之。起讲作为议论的开始,往往会使用“以为”、“且夫”等开端。 整篇经义作答的过程中,必须要引用儒家经典中的原文,引申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否则的话,哪怕考生本人说的天花乱坠,那也相当于偏题作文,写得再好也只能名落孙山。 只是令姜陵感到惊奇的是。 今年经义的题目,竟然是…… 学而时习之。 姜陵深吸一口气,脑海中自动浮现出这句话的出处。 事实上直到这一步,相信对于已经考上三之境的所有读书人来说,都不具备有任何难度。 毕竟作为《论语》的开章首句,孔子的这一句话无论是在天星大陆,还是在地球华夏,都拥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这句话的原文是这样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而这句话,才应该是这道题真正的题目。 别看着几十个字不到一分钟就能抄完,可就这么寥寥几十个字,却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