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_第四百三十八章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八章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第4/5页)

大量学费之后,逐渐学到了“技贸结合”的模式,开始将设备引进与技术引进相捆绑,这就是后来俗称的“市场换技术”模式。

    其实,市场换技术这种方式也并非中国首创,西方国家之间也有通过签订长期技术合同实现技术转让的方式。据资料显示,二战中,日、德的冶金装备制造业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战后,日本的三菱、石川岛播磨、日立三家公司,以及联邦德国的萨克、西马克、德马克三家公司,先后与美国的麦斯塔、维-尤那特、保罗-诺克斯等公司签订过长期技术合同,购买后者的技术图纸和制造许可证。例如,西马克与维-尤那特的长期合同中规定,西马克公司需要支付一笔可观的技术购买费,未来每制造一套设备,还要向维-尤那特公司支付相当于合同金额7%的制造许可费用。

    中国学习这样的国际惯例,以国内市场的设备采购为条件,与国外装备制造商签订技术转让合同,获得了大量的技术专利和诀窍,提升了国内的工业技术水平。

    然而,技术引进往往是由特定企业作为技术受让单位的,这就限制了一些技术的推广。许多未获得受让机会的企业,依然在使用过时的技术。这一次的技术交流会,给了这些企业获得引进技术的机会,这岂能不让各家企业趋之若鹜。

    “振兴民族工业”这样的口号,往往是贴在墙上,或者存在于领导的讲话稿之中的。大多数的普通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并不会成天把这句口号挂在嘴里,他们每天关心和谈论的,只是工资和物价,再不就是子女上学之类的家长里短。但是,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一些职业精神,作为一名工业人,追求更好的技术是一种融于血脉之中的本能,这不需要用口号去标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