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一章 很好的合作机会 (第2/5页)
生产出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辰宇公司要搞的是批量化的生产,初期的目标是年产2万台各式机械,未来还要再发展到10万、20万的规模。2万台机械,就不是靠着一两个优秀技工捣估捣估能够做出来的,它需要有一个非常庞大的生产体系,需要有大量的设备和数以千计的熟练工人。杨海帆和张国栋拿着计算器算了半天,发现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工人还有很大的缺口,而这个缺口一时间是很难弥补上的。 从那时候起,冯啸辰就琢磨过找人代工的问题。普通的零件,要在社会上找到代工厂并不困难,因为随着国家的经济调整,一些机械企业正面临着开工不足的威胁,有人找他们代工,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但涉及到那些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部件,找人代工就不容易了,因为制造这样的部件需要有高级机床和高级技工,而拥有这些资源的都是大企业,这些企业日子还得过去,同时又带着一些傲气,不肯接受一家民营企业的订货。 正是瞌睡碰上枕头,就在冯啸辰觉得一筹莫展的时候,在他眼前便出现了这样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拥有大量的进口机床,设备条件好得让人目眩,这家企业还拥有大批高级技工,拥有精密机械加工的丰富经验。开玩笑,民用挖掘机的零件精度要求再高,能比得上火炮吗? 最难得的是,这家企业目前还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难,2000多职工眼看着就要断粮了。冯啸辰在这个时候给这家企业介绍业务,对于企业来说就是雪中送炭,是能够让人建个生祠去祭拜的。 冯啸辰当然也可以带着一些趁火打劫的心态,把给东翔机械厂的代工价格压到底线,光给对方留下职工工资,而把利润通通卡掉。不过,冯啸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