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9章 凯旋(下) (第4/4页)
其中有位异军突起的将领很让人意外,就是折家第七代的领军人物,折可适的儿子折彦质。 他在靖康之难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既是文武全才,又有难得的忠义之心。 反正比他叔叔折可求要强得多。 折可求这些年被傅斯年压得死死的,日子相当难过。 眼看侄子折彦质节节高升,这才明白傅斯年针对的不是折家,而只是他自己。 后来傅斯年越发的如日中天,折可求无奈只能备下厚礼,以请求傅斯年的原谅。 他一直以为是因为当年拖延出兵的事被傅斯年所记恨。 当时见面,傅斯年也没绕弯子,言明只要折可求不再掌兵,高官厚禄都可以给,甚至还能给折家一些生意份额。 权衡利弊之下,折可求做出了决断,当场同意了傅斯年的要求。 从此,折家交由折彦质掌管,又恢复到往日的声威。 包括一些有资质的将门之后,也都被傅斯年挖掘出来。 刘仲武的儿子刘錡才25岁,早已是五品的职位了。 总之在本朝,武官的升迁之路好像比过去要容易些。 封赏过后,赵佶将傅斯年说的事拿出来与群臣讨论,大家一致觉得是可行的。 被视为未来宰相的李纲奏请,既然是傅斯年提出的方法,就还应该由他来主持,况且一个王爵cao办此事,也显得大宋足够重视此事。 很快,多封国书在不同时段送出,内容全都一样: 宋朝方面派遣汝阳王出使各国,全权负责商讨联盟之事。王北刁的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