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7章 人员更迭 (第3/4页)
狄青也不行,带上那个头衔以后,生生被全体文官口诛笔伐,挤兑得郁郁而终。 赵佶不想让傅斯年步狄青的后尘,这才想着多给他提供些马甲。 但目前傅斯年还走不开,以为整个河湟地区的主要官员,都需要重新任命。 苏轼、苏辙兄弟几乎同时上表请求致仕,实在是岁数不小,坚持不住了。 苏轼还好,适应能力强又没什么实际工作,在西北抒发了一年的情怀,还有几首佳作问世。 老头只是耐不住黄沙漫天,想念内地的山水。 苏辙的情况就差了不少,人在西北,也没少受到朝臣的攻讦。 主要是他站着位置呢! 后边一群人盯着副相的职位,目前已经有了替补人选,当然要让他尽快挪窝。 而他和傅斯年演双簧的任务早已完成,现在是真的心累。 傅斯年好说歹说,才又争取了几个月时间,说好三人一同返回汴梁。 利用这几个月时间,傅斯年要安排好接替的人选,省得辛苦创造的局面戛然而止。 宗泽当然是第一人选,现在正是壮年,治理有方又懂军事,实在是经略边关的好手。 种师道在军中如鱼得水,与刘仲武二人成了河湟地区的两柄利剑。 不论是西夏还是吐蕃各部,都不敢轻举妄动。 最后就是熙帅的问题,王厚出事了。 被御史掌握了贪墨的证据,日前已经收到了朝廷降罪文书。 是冤枉的吗?还真不是。 众所周知,西军是能打,但军纪其实不怎样。 常年得不到足够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