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52节 (第6/8页)

位,就不值当了。

    裴少淮先将题目抄于稿子上,周遭传来纸卷的翻页声,一时又笔墨落纸沙沙声起,恍如蚕声食叶,裴少淮渐渐沉浸在这片低沉的“蚕声”中,进入作答状态。

    进入贡院前,他便已计划好这三日的安排——第一日,心明眼亮,心神豁然,为最佳状态,宜破题,梳理每篇文章的思路,以此为底稿。第二日,延续前一日的思路依次作文,中途若有新的笔路文思,则替换之。最后一日,已开始心神疲惫,此时万不可再大动笔戈,宜润色文章,调整平仄,再誊抄交卷。

    裴少淮开始破题。

    三题当中,第一题便是后世大为诟病的搭截题,出自《论语·为政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1]”

    意思是说子夏问甚么是孝,父兄有需要,则尽其能侍奉,有酒水美食,也相让父兄先食用,是不是就是孝了。

    “色难”“有事”是句尾和句首,本不相干,考官将其合在一起,即为搭截。

    搭截题宋朝起便已出现,搭截的方法众多,有两截长、三截、裁对两扇、虚字冠首截、截上截下……等诸多法子,考官若真想出新奇的题目为难考生,有的是门路。张侍郎此次取最简单的搭截,常规易解,显然意不在为难众人,而是为了防止考生猜题、押题,以免考不出真实水平。

    由此可见,搭截题也不是全无用处的。

    且张侍郎取“色难”二字,正是此题的题眼,亦是最难理解的地方。

    色难,即脸色不好,句中并未指出是谁脸色不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