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5 (第4/4页)
沿海的走.私贩子。沿海的百姓自然要靠海吃饭,与外国行商交易个针头线脑或者买卖货物都是再普遍不过的事。 官府一句海禁便把万万人的财路都断了,又只堵不疏,长时间得不到朝廷的许可,那些沿海的商绅自然心生怨气,干脆干起了走.私的营生。 官府把这些人统称为倭寇,又加紧海禁,进行进一步的围剿,双方都是愈演愈烈,竟然成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那些商绅甚至拥护了一个名叫王海的人为千岛王,这位“千岛王”心思诡谲,长时间流窜于马六甲和东瀛,经常sao扰沿海各地,叫朝廷大为头疼。 季盛是同意开放港口贸易的,一方面商税大大地增加了,好歹能补充些国库里可怜的银子,另一方面统领大郑四千战船水师的将军正是陈党人士,他到底也想在大郑水师中插进几个钉子。 陈昌黎自然是不愿意开这个口子,大郑以农立国,农事为国之根本,商业利益太诱人,沿海地区百姓一股脑的都去经商,谁来种地啊?再者一旦开放商路港口,沿海地区歪风邪气更甚,不利于维护士人稳固的统治。 两个人都自成一派,拿海禁作为幌子在朝堂上互相倾轧,斗的是风起云涌,只剩下一个老成自在的万岁稳坐钓鱼台。 这些且都是后话,季岚熙的船队大部分也都不在沿海地区,目前的情况赵衍在辽东还用不上水师,一切都以步兵骑兵为主。 不过既然眼前的这位泰西人想要过来发一份光发一份热,也不是不可以,现在能允许被送到大郑的泰西人,大部分都接受过教育的。 毕竟是免费送上来的高级知识分子人才,不用也是白不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