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伪君子_第五百八十八章 侯门似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八十八章 侯门似海 (第1/7页)

    历朝历代的朝廷都讲究一个“大一统”的思想,在君臣们的眼里,整个天下的所有权应该属于皇帝,属于以皇帝为代表的朝廷,于是自古便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说法,当然,这种说法有点不要脸,不过当这种不要脸的说法建立在以国家暴力机器为后盾的基础上,一切便合理合法而且天经地义了。

    地方藩王与朝廷的关系历来最为敏感,看在同是一家人的面子上,朝廷不能不封王,但封了王又担心藩王造反,而藩王们也不是个个都有那么强烈的上进心,绝大部分还是很本分,顶多只能算一个鱼rou乡里欺男霸女的善良王爷,这样一来皇帝也纠结,藩王也纠结,一旦朝廷有什么风吹草动,藩王们自己便吓得半死。

    比如太祖皇帝第八子潭王朱梓,由于宰相胡惟庸的倒台,其中案子牵扯到潭王的岳父和妻弟,潭王坐立不安惶恐万分,锦衣卫如实奏报太祖皇帝,太祖皇帝心疼儿子,于是下旨命潭王来南京应天,本意是为了温言安慰这个被吓坏了的儿子,告诉他胡惟庸的事儿跟他八竿子打不着,结果潭王接到圣旨后吓得魂飞魄散,当天夜里便与正妃二人于王府**而亡,死得可谓轻如鸿毛,冤枉之极……

    这件往事告诉我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圣旨写得太简洁不好,很容易造成巨大且无法弥补的误会……

    百多年后,正德朝的宁王也不得不面对同样的遭遇,不同的是,他确有反意,人家布政副使只是说了实话。

    …………

    “礼乐刑政渐不自朝廷出矣……”

    江西布政司副使胡世宁的这句话姓质很严重,也就是说,宁王几乎已在南昌自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