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二章 又挖深坑 (第5/7页)
,查帐清军屯……种种倒行逆施,民间和朝堂即将到了爆点,刘瑾自己没察觉到,他的气数将尽了。 两年以后,死人是分不到银子的,秦侯爷如果良心没完全被狗吃掉的话,顶多每逢清明重阳给地下的刘公公烧点纸钱,寄托哀思…… ………… ………… 刘瑾的动作很快,对跟钱财有关的事,刘瑾的效率通常是非常高的,每当想到不久以后他的进项将达到每年上千万两,刘瑾的心跳便徒然加。 秦堪离开司礼监没多久,便差人送来了一份契约,非常正式的契约,契约上写得很详细,关于海运的造船大小,出资巨细,以及购买大明各种品级的茶叶,丝绸,瓷器,贩卖到曰本朝鲜等国后的定价,成本几何,利润几何,如何分成,何时提现等等,全部列在上面。 刘瑾这回学了乖,特意将手下幕僚张彩,张文冕叫来,三人拿着这份契约左看右看,研究了整整一宿,丝毫没看出里面有任何漏洞或陷阱。 刘瑾高兴坏了,老天开眼,姓秦的这次终于没坑他,这是道德礼仪进步的明显标志。 当然,内心里刘瑾愈肯定秦堪送他这笔好处是因为确实绕不开司礼监,也是为了救杨一清而心甘情愿付出的代价。 事情这么一推理,非常符合逻辑,刘瑾放心地在契约上签了名字,按了手印,并小心妥善收藏好。 契约到手,刘瑾便非常爽快地签署了释放杨一清的手令,手令盖上了司礼监的大印。 至于内阁大学士们票拟上来的繁荣天津的廷议,刘瑾更是第一时间照准,送通政使司,并要求马上颁布天下。 秦堪说得没错,海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