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3章 收棉花啦 (第2/4页)
力收棉的建议就是她提出来的,我们朝山沟能上报纸,多亏了她呢!” 怪不得,怪不得! 原来人家有这层关系在。 再磨蹭下去也是浪费时间,利索走吧。 石彬看着他们背影,还好心提醒了句,“周围十里八乡的棉花我们二厂都定了,别白跑了啊!” 回应他的是一串拖拉机突突声音。 人都走了,也该谈正事了。 在建国两三年前,周围有过大灾,那会合作社就积极协助政府开展大生产。 也组织过妇女开展纺织运动,实行生产自救。 那会从合作社领回棉花,纺线织成布,然后再到合作社换回小米、黑豆、玉米等粮食。 一斤棉花经过轧、弹、纺成线,给加工费三斤半的小米,织成布加工费翻一翻。 现在棉花换粮,换钱的话不太现实,叶穗也从同事那了解到,一斤棉花又轧又弹,大概能出八两线。 而二斤半的线,差不多才能弄出长一丈七的布,这种兑换比例下来,三斤棉花弄出不到六米的布。 眼下供销社一斤棉花卖一块三毛钱。 厂里意思是,村里人愿意要钱,就按这个价儿收购。 不要钱的话,一斤棉花给一米二的布,这个比例适中,比送到收购站合适。 厂里刨去人工成本跟机器损耗,利润能维持正常运转。 村长听完,没有犹豫点头答应,“你说的跟其它厂说的差不多,我跟村里的人开个会,没问题的话咱们就着手办!” 这是他们最想听到的话。 棉二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