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3节 (第2/7页)
说了啥咧?还说啥、还说了啥咧? 想起来了!隋朝时的“五牙舰”!大将军杨素,用五牙舰上的利器“拍竿”,以少胜多,拍沉敌船十余艘。 不知时间还来不来得及,又一次锯木,锯两根长棍,一根往鼻眼里一戳,摁在船模的半边甲板上(临近船壳)。 呼吸、呼吸……七个呼吸后,稳了。 另根木棍,她爬到草席边,棍尖挖了点泥,捏成泥丸,爬回来,刚要把另端塞鼻孔里蘸。 王长豫制止:“解释道理即可!” 切莫再粘鼻涕了,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这小女娘的鼻孔。 “是。”王葛进入战斗状态,几乎不喘气的解说何谓“拍竿”。 “拍竿”形如大桅,上端绑紧大石头(此时示意她搓的泥丸)。甲板下设置绞盘,刚才用鼻涕粘住的竖直木棍为“固定竿”,竿顶要架设一辘轳。 平常不用拍竿时,绞盘绕紧粗绳,粗绳由下至上绕贯固定竿的辘轳,拴稳系着大石头的拍竿。 作战时,速松绞盘,数丈长的拍竿就能利用巨石之力,下砸,拍烂靠近的敌方船舰。一般的小型敌船,一竿即毁。 王葛讲的快把自己憋死了,猛的倒口气,总结:“甲板周圈皆可建拍竿,当然,要注意船的稳固。我是从准匠师考使用狼牙刺对战,联想到的此招。假如再比一场的话,我就用拍竿,把大石头换成粪……” “过。”王长豫替司马冲打住了王小娘子的“假如”。 过了?王葛不敢欢喜,生怕理解错了。 主事匠吏开口:“此解题任务,通过了察验。” “是。”太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