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_第13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2节 (第2/9页)

燎原厂效益越发不好,后来市里进行一对一帮扶,夹具厂的帮扶对象,就是燎原厂。”

    许如意这才明白了怎么回事。

    那会儿燎原厂集体降薪,一个月只发工资没有奖金,就这样,每年还欠几个月。而夹具厂效益一直不错,刘福生自认为这都是他的功劳,欣然接受了帮扶的重任——帮燎原厂找到起死回生的药方。

    他的确是努力帮扶了,甚至还深入车间,帮着燎原厂找问题,定制度,但问题是,79年和70年的社会环境是不一样的,70年的时候,大家的活动范围还很小,包括很多工厂也是这样,信息闭塞,交通并不便利,很多工厂大多是就近解决货源问题。

    夹具厂的东西又不差,机床配件本来需要的厂子就多,上门推销,人家觉得可以,自然就采用了。

    燎原厂原先是做纺织器械零配件的,还是个非常落后的小厂,79年的时候,交通更便利,很多大的零配件厂,可以南上北下供货,他们的产品不如人家,就算价格再低,也不会有人买。

    最终帮扶的效果就是,没啥效果。

    刘福生并不能接受这个结果,于是在市局那里一推三二五,认为燎原厂从设备到技术,从工人到领导,完全没有翻身的可能,建议他们分流。

    郭培生就是因为气不过这个,才想办法转产锅炉要自救,后来就都知道了,许如意来了,没想到,居然将燎原厂带起来了,如今的燎原厂,别说肃南市了,就是南河省,也是响当当的存在。

    郭培生摇摇头:“如果我们没起来,不就是证明他说的是对的。如果我们起来了,不就证明他说的错的。”

    许如意这才明白,为什么他就是不愿意让燎原厂改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