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靖明 第539节 (第1/7页)
那里如何“逝者如斯夫”,大明百姓还不知道。 现在大明上上下下,都在因为新的度量衡标准而纠结。 今年要邀各国遣使来大明订立公约,大明自己自然要开始先推行。 首先,原本很顺口的嘉靖二十年成了公元二三八二年,这就很怪。 另外,以前习惯了的寸、尺、丈、里、两……许多东西要改变。 好在既然去年万寿圣节都能拿出那么多套度量衡标准器皿作为国礼送出了,官方岂无准备? “将来的物事都是越做越精细了,定好了规矩难道不好?”基层小官永远是最难的,“也不要你们如今便立马换了,但知会到每一处乡里,这是朝廷上命!我们还没叫苦,你们叫什么?村里识字会算的童生,你们才该好好学,讲给乡亲们听。每处小学、社学里都奉命置了一套,你们将来长大了考科举、乡里乡亲交田赋,都得用。” 工作量最大的目前确实是官府。不仅公文里的标准要换,今后也要承担办理诸多公务时换算的责任——普通百姓可以仍旧用老标准来办事,他们却不行。记录存档的,都得是新标准。 “熟悉了,习惯了就好!” 经过了这么多年,乡贤体系也建立起来了,至少每个乡都会有些勤业郎、齐家郎、安乡郎。 现在,他们也领着任务,协助朝廷来推行这些。 尽管他们不太懂何必要这么做。 “明小哥,张小哥,您二位见多识广,帮老汉劝劝乡亲们?” 淮安黄河畔的一处乡里,朱载墌闻言看了看张居正:“叔大,你给说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