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靖明 第500节 (第9/9页)
他如今虽不是大修宫观,但大明的工程用木只会多不会少。 “湖广、四川也不行?”朱厚熜问道。 “万万不能!”刘天和断然回答,“黄淮前车之鉴,若长江也步了后尘,湖广、江南永无宁日!实则若只是材木,倒不至为患。然如今天下安定,云南、陕西边市大兴,湖广、四川膏腴之地,人丁定然兴旺。材木之取,再加民间伐薪烧炭,纵然南方雨水充沛,也难保不是千里山秃、万里浊流!” 朱厚熜明白了他的意思。 工程用木的破坏性倒还好,主要是大量人口的能源需求和民间建造需求这件事。老百姓伐木,那是乔木灌木一起上。 经年累月地搞下去,山被弄秃了,水土自然流失,水患压力自然增大。 朱厚熜不由得深深看了一眼刘天和:从嘉靖三年南巡让他负责了相关事情到现在,快十年时间,刘天和确实已经是这方面的专家了,认识相当到位。 他知道陕西、山西的问题严重,但是平日里事情多,倒没有全面深入地考虑相关问题。 让孙元去种树只能说明他有意识、有重视,但忽略了目前这个时代朝廷决策对民间的影响:这么多的工程,必须有稳定的木材供应地。 而一旦什么地方成为了木材供应地,就自然而然会形成相关产业兴盛的基础。民间也有用木需求,不管是从成本考虑,还是一条线上的便利考虑,民间寻找这些大木材,也会选择那些供应地,从而加剧源产地的木材消耗,最终造成更快速度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这个规律,已经从历史上木材供应地的不断转移得到了验证。先是关中,再是陇西,而后湖广四川。 “海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