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靖明 第536节 (第4/7页)
,皆知何为国。此国从何而来,因何而立?中国源自上古,该有中华之名,此为姓氏。立国是为守土安民,该有人民二字。朕口含天宪,这天宪授自天道,天理大道尽头也是人理大道尽头,民宪既天宪!朕掌秉政权,唯有以天下大同为目标,方得国祚绵长。” “正如人有姓氏,有名,有字,有号。今日诏告卿等,明年诏告天下,中国姓曰中华,名曰人民,表字以皇宪,号称大明,此后国书,以中华人民皇宪大明国为全称,简称中国。知国民,便知君臣权柄从何而来,知君臣治政为了谁,有什么目标。卿等以为如何?” “……善。” “诺!” “陛下圣明……” 一时嘈杂,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心情、以不一样的腔调回应着,表达着自己的态度。 有的人觉得别扭,有的人却能想通这背后的深意。 历朝历代都有国号,但如今正式给国家起名,还强调姓氏、名、表字,看似儿戏,但却给皇帝、给群臣都套上了一些枷锁,着重强调了历史责任、远大目标、立国为民。 朱厚熜点了点头:“卿等皆知,这一次大国策会议,朕想集卿等之智,立国之宪条,君臣万民共遵。朕定下这名字,就是朕之意见。君皇遵宪条,可稳政权、受拥戴、存远志。群臣遵宪条,可保富贵、展宏图、享敬重。万民遵宪条,可明法纪、知行止、得安生。这宪条让君臣万民知中国从何而来,将向何处去。”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天下大同,古往今来说了多少年?怎么走过去?能走过去,亦或只是让天下万民知道君臣正带着他们往那里走,则民心稳固,政权不失。在宪条里,君臣要议出一些真东西来。将来,不致于因为昏君jianian臣坏了这天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