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靖明 第544节 (第7/8页)
求外包给大明的定例:大明国库自然要继续有军费开支,而各藩国还要准备一份“保护费”。 站在这个时代的特性来考虑,站在大明的立场,朱厚熜觉得这确实不算个坏主意。 首先自然是能将各藩国控制得稳稳的——驻外将卒,只要一直能有两份收入来源,那就不必舍弃一份,转而冒着被讨伐的风险只效忠于可能“给得太多了”的外藩国主。 手握军事力量的大明军方反而会成为大明与诸藩国之间最积极的和事佬。 其次,这种做法无疑会得到整个大明军方的鼎力支持。只要大明皇帝始终坚持这个套路不动摇,那么大明皇帝就将永远得到军队不动摇的支持,让朱厚熜不必担心自己的子孙不行、被文臣挟制。 最后,这个问题也能让大明不必担心将来藩国兵力威胁大明——你自己的治安军都是大明派过去的,你拿什么跟大明打? 朱厚熜长叹一声:“诸藩国主,一定想要有自己能掌控的兵力。纵然只有心安享富贵,但以外藩的根基,要按照大明的标准来共担军费,自然只能采税于民。这法子自然是极好,却有违施恩于诸藩国民的宗旨。民心若有怨,终究是损害根基的事。” 谁能保证每个藩国的国主都没有雄心呢? 军事力量不握在自己手上,明里暗里的斗争会更强。 若想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还要承担大明驻军的军费开支,自然只能从民间收重税。 “故臣等以为,陛下需尽早圣裁,定下根本大计。诸藩将来有了定制,只要循着根本大计,各自定心,则财计最为宽松,也不致于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