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靖明 第542节 (第4/5页)
不会有在官府里上官、同僚一同言明难处、奏请开恩的余地。 最重要的是,若在企业任官,王家固然可以得到更快发展的机会,但却绑定得更为清晰明显。若真有事,是一定会牵连到王家的。 这哪比得上在官府做官,只需某些方面指指方向、引见些人? “这不是仓促之间,就要一举定将来吗?”有人愤愤不平,“朝廷怎么能只给半个多月的时间让我等决断?那企业、科学院方向将来如何授职、如何迁转,总该有个章程,好让我等细细考量才是!” “伯载兄,你为会元,你怎么想?” 听到这话,王崇古也看向了一人。 此人姓沈名坤,今年已经三十五。在最近这些科的会试里,他算是夺得会试第一的人当中年纪极大的。 考纲改后,能适应新考纲的,往往是天资当真极佳、而且易于接受新事物。 年龄偏大一点的,在这方面确实比较吃亏。 而这沈坤,更是快到了三十岁才中举。 在会试之前,许多人都没想到最终是他夺了会元。而前几日,一直生活在淮安的他也拜会了曾经作为总河、在淮安呆了好多年的刘天和。 与王崇古不同,刘天和对沈坤的指点,竟是建议他去选择科学院方向。 会试第一选了这个方向,到底是让他带动其他人,还是他当真在这些方面颇得皇帝看重?而他能夺会试第一,只怕也会预示着殿试考题的方向。 沈坤欣然回答:“我所喜颇杂,也素来耿直。刘国老言之有理,我确实更适合做些学问。” “……沈兄,当真不想出仕为官了?” “入科学院为博士,也有官衔。” “……那怎可……” 面对许多失望的表情,沈坤站了起来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