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靖明 第495节 (第1/8页)
“听闻上国更是设了国策会议、国务殿,皇帝陛下圣明无双,御下无猜疑。位列参策、高居总辅、于国有功者,无不善终,身后名人人称颂。”梁渊的语气中羡慕不已,“天朝气象,在鄙国却是极难的。我辈士子,岂是不忠不敬?上使到朝鲜也有数年了,当知鄙国朝政之弊,实因君臣相忌过甚。” “梁司宪,这种话对我讲,不合适吧?”龚用卿奇怪地看了看他,“这可又是不敬之语了。为人臣者,岂能菲薄君上?” “崇道学、正人心、法圣贤、兴至治,何等至理?”梁渊痛心疾首,“革昭格署,设贤良科,尊祀文庙,消除伪勋,皆是善政。只因肖小作祟,以蜜涂叶曰‘走肖为王’,流于御沟入宫闱引虫蚁啃食,王上便轻信谗言,以为大司宪有不臣之心。己卯士祸,我辈士子岂有以台谏制君权之意?” 他说的是当年士林派领袖赵光祖最终引起李怿大怒的诱因事件,最后李怿说“走肖之辈,jianian似莽卓,恐有宋祖黄袍加身之变”。 把他比作王莽、董卓、宋太祖,天朝在朝鲜的影响力是无孔不入的,典故拿来就好用,大家都懂。 梁渊说来说去,想强调的就是士林派无辜、忠心为国,奈何君主不给力。 龚用卿只能哀叹一声:“确是儒门惨事。” 这就是他和士林派的共同语言,也是士林派想要通过他争取大明支持的原因。 “如今上国气吞四海、文治武功远迈汉唐。”梁渊拍着马屁,“偏远之地,读书人无不倾慕。只是士子远赴大明进学,只是辗转购得上国典籍回来研习,不足慰我朝鲜士林求道之渴。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