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_靖明 第54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靖明 第545节 (第3/6页)

下大同根基。

    唐顺之不是那个让皇帝和他的子嗣稳掌大明及诸藩的那个人吗?

    “国老勿怪。陛下既然能有此念,此次自然最多有惊无险。”唐顺之回头望了望,顿了脚步朝养心殿那边弯腰行礼,“陛下襟怀之广,谋虑之远,顺之望尘莫及。所请之大略,非为一家一将私利计,更为陛下子孙万代计,陛下定然洞若观火。”

    严嵩看着他的身影一时有些恍惚。

    说实在的,他还并没有完全想通。

    御书房内,朱厚熜还坐在御座上没动。

    过了许久之后,他才哑然一笑。

    唐顺之果然是比他更激进的保守派,别看当日大义凛然地驳斥朱厚熜的虚君试点设想,其实心里大概是无比认同的。

    或者说,不是认同必须要虚君,而是认同强大的制度比期待君明臣贤更可靠。

    要让天下大同,至少得是在和平的环境里。

    军队其实是容易暴走的,如果将来内外皆定,怎么按住这头猛兽?

    既然不可能当真不要军队,那就只能用利益收买、用制度稳固住呗。

    皇帝和文武、大明和诸藩,有了一套只需要换人就能避免许多最坏结果的方案,那么大明天子、诸藩国主、文武群臣都有了更多选择。

    以前只是在大明内部换,换的余地没那么大。

    以后,为什么不能是在宗藩之间换?

    细思下去,只要制度相同、才能考选的标准一样,先只是武将四处流官任职,等到基础打好了,如何不能让文武群臣都流官任职?

    等到最后真具备了全部成为实土的基础,或者说朱厚熜的某个后代有个完全大一统的志气,也未尝不能给他留下一试的基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