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靖明 第412节 (第1/6页)
因此,其中的南直隶就显得比重更大了。 南京国本几个字,其实不是说着玩的。 在交通不算便利的此时,什么地方是经济和人口中心,什么地方其实也就最适合成为政治中心。 经济重心的南移,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到了明朝这个时候,理论上来讲,最适合大明的都城还真就是南京。而北京,实际只是南京通过大运河在北方的一块“飞地”。 北京的维持,要依赖以南京为中心的钱粮转运。 南京是帝国的经济和文化基础,北京实则是一个前线军事指挥部。 朱棣迁都北京,准确来说是只迁了一部分。北京加上南京,才是如今这个时代一个完整的首都。 南京可并不像前面一些朝代里的“陪都”。天下税赋近三成、科举人才近半,这就是南直隶的强大之处。 从效率的角度,把南直隶降格成为像其他布政使司一样的省,有利于大明提升对江南税赋的控制力度。 但从另一个角度,这确实是挖大明自己的根基。 后来的清朝之所以一定要拆分南直隶,那是因为他们外族入主的身份,过于强大的南直隶对于清朝的统治是更大的内忧。对此时的大明来讲,无非多花费一点代价,就能让北京获得极大的稳定支持。 现在朱厚熜是帝王,他站在帝王的高度思考这些问题。 在这样的时代,王朝的最高政治任务其实是保护耕地。朱棣其时一定要迁都北京,是在草原部族的压力下,必须从北面保护好大明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一大块最好的耕地。 这块地一丢,大明政权就毫无基础,只会像南宋一样苟延残喘,最终消亡。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从北宋丢了燕云十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