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_靖明 第43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靖明 第437节 (第5/8页)

  朱厚熜又道:“粮储号以皇田和各藩赐田为根基,耕种所得储半以应军需,就是为了保大明基业不致有失。这对宗室子孙万代都是好事,这一点,你们也是能理解的吧?”

    “陛下此举高瞻远瞩,臣等当年便明白了。若非陛下宽仁,臣等如今还领着折色粮俸呢。”

    朱厚熜叹道:“朕是想方设法为宗室谋长远啊。便是降等袭爵,也是无可奈何。试想,若大明再兴盛一百年、两百年,宗室之人该有多少?难道朕能忍心朱家子孙将来每日为吃饱肚子而烦恼?这样的事,原先在陕西、山西的诸王是最清楚了吧?宗室中竟有不得不乞讨之人,朕于心何忍?”

    代王原先就封在山西,他赶紧作证,顺便抹泪表示穷怕了。

    “既要降等,终有数代后归于平民者。虽说出了五服,朕也不忍心他们就此毫无根基地讨生活。不管怎么说,如今还有一份本色足额的俸粮,比寻常百姓人家还是好些的。故而,朕允了宗室之中郡王以下可进学、行商甚至出仕。这样一来,以两三代甚至四五代之力,未尝不能奠定一份家业。”

    “此诚千秋万代之基!”蜀王再次带头表态。

    朱厚熜欣慰地说:“看到大家都能体谅朕的苦心,朕便放心了。将来,朕的子孙也是如此。大明今非昔比,用人之处颇多。诸多制度、律法,也在不断完善。不论怎么说,宗室子弟终究还是比寻常百姓更好做事,你们说是吧?”

    “陛下天恩浩荡,臣等必定忠君不二,奉公守法!”

    这次开口的,是德王。

    说罢,他还离席跪了下来,磕头说道:“臣那不孝子虽是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