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靖明 第199节 (第2/8页)
一点:学问是在不断进步提高的,今人只要秉承实践的作用,那么就能在尊重古人所得的基础上,超过古人。” 朱厚熜说完这些,御书房内就陷入了一种很微妙的沉默之中。 几千年来,儒家子弟的内心都有一个枷锁。他们始终认为,先贤的学问是最高的,上古时期的社会是最令人向往的。 现在,皇帝要他们尊重古人就够了,别一味尊崇古人。 要相信自己比古人还厉害? 第198章 再一次登基 王安石变法前,有新学。《三经新义》、《字说》,都是要为儒家治道奠定理论基础。 为什么必须有学问基础才好变法?因为变法就是变动利益,而人们对利益变动的反应最好要有关于道德方面的引导或约束。 这就是现在杨廷和最关心的人理方面的问题。 要把新法的“人理”找到理论上的依据,定义好新法局面下的善与恶,还要让尽可多的人认可、赞同。 现在,他们都思索着朱厚熜所说的实践一说。 天理、物理、人理只是概念,而实践一词…… 他们看向了皇帝,杨廷和问道:“陛下之意,实践乃是亘古不变之道理?一切学问自实践而来,实践不止,故而学问常新。学问既新,知行要合一,故而法实应常变?” 朱厚熜感慨着毕竟是大明最顶尖的一批聪明人,很快就能从这些新概念里发现对他们当前变法最有利的依据。 他点了点头:“自是此理。譬如国初,其时状况是人丁凋零、赋税不足,故而当时行军屯卫所之制。如今大明人丁早已倍于国初,赋税其实亦可倍之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