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靖明 第530节 (第3/8页)
德十六年到现在,他已经从地方具体的实务里、从杨廷和与其他长辈的教导里、从皇帝提出的新学和新法里学了这么久。 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不是去保护农户的利益? 允民船下海、广松商禁,不是去保护商人的利益? 工匠能在企业有官职、不能再以奴仆视之,不是去保护工匠的利益? 皇帝这么说,那自然就是还不够。 或者说,实现不了皇帝想要达到的目标:在物理大道和人理大道上,大明都能始终走在前头。 大家都陷入了沉默,是因为疑惑、不解吗? 不是。 为什么唐宋以来,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为自从用了科举来消解门阀世家察举把持权力之后,皇帝前些天讲过许多的阶层概念也在变化。只有读书,哪怕没中举人进士、没有出仕为官,在权力、财力、阶层影响力方面都可称“上层”。 商人其次,有财力,有自己经营出来的人脉圈子的影响力,是中层。 而农工,自然就是底层。 现如今皇帝显然是觉得做到如今这样仍然不够,那么就必须触及到最根本的问题。 从权力上,从财富上,从名声上,都要形成制度上的路子,提高他们的动力。 那不能是皇帝本人的另眼相看,皇帝需要的,是读书人这个群体的一致认可。 杨慎开了口:“陛下定然早有所悟,不如再为臣等解惑。恕臣愚钝,对这宪条、宗旨,骤然听闻,不能明其义。” “所谓宪条,便是君臣万民皆遵从之。可以再更改修订,那也是君臣万民商议之后大多准许。所谓宗旨,便是上自皇帝、下到百官万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