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2章 (第2/3页)
是农家相当务实,祖师爷许行更是把有点理想主义的孟子说得直接破防,所以对刘瑞的安慰始终一副“真的吗?没实验我决不相信”的木头态度。 谁料刘瑞就喜欢这种人才。 做研究的就该这样。 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都得创新,别总抱着几百年前的老古董不放,都去给他搞点突破。 不夸张的说,国内的大学老师要是坐到刘瑞的位子上,绝对会被千篇一律的文章逼得想看学术垃圾。 由此可见务实的农家子弟有多珍贵。 “田曹大人。”此地的亭长拱手笑道:“下完田后不如去喝上一杯?” “善。”别看田曹的品秩不高,权力不大,但是因为任何一地的政绩都与人口粮食直接挂钩,加上国内重农抑商,所以各地宁可没有打杂的小吏,也不能缺田曹和劝农掾,甚至出现农官不够用而征用老农的例子。 刘瑞登基后除了加封名爵,免税一年,便是提高农官地位。 问,如何让孔乙己脱下长衫? 答,加钱。 三四千的打杂没人干,那月薪两万加饭补的打杂有没有人过来报名? 如果加薪不够?那让你从编外人员转正为编内人员呢? 别说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人,就连现代人都一咬牙,一跺脚地表示“放着我来”。 而这也是农家愿意死心塌地的主要原因。 刘瑞登基后宣布将田曹改名为农事官,从小吏升为有品级的县官,并且得像郡守一样定期向关中汇报农时情况。 可以说,刘瑞的安排除了让不起眼的农事官一跃成了寒门里的香饽饽,更是给各地的郡守挂上达摩克里斯之剑。这也导致农事官名义上属于各郡乃至各县的第二梯队的人物,可实际却有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