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3章 (第2/3页)
,刘启睁开并不苍老的双眼,慢慢笑道:“靠着这群聪明伶俐的女子与墨家的高超技艺,太子怕是赚了不少” 然而刘启没料到的是刘瑞不是赚了不少,而是赚得已经影响到关中的布价,最后只能调走织布的家人子去抄书,以免让关中的其她女工没了活路。 “除去传统的麻布丝绸,要不试试羊毛制品和兔毛制品,还有鸭绒。”眼见天气越来越冷,关内外的黔首们已经开始收集麻枲芦花乃至柳絮填充衣物,避免冬日一睡不起。 当然,因为跟游牧民族相爱相杀了几千年的缘故,《诗经》里已经提到这时的人民会制粗毛短褐,不过碍于关中养羊的不多,而且那些粗毛短褐的上身效果堪比刑具,所以比起羊毛短褐,黔首们更爱洗净羊毛后填进衣服的夹层,制成古代的羽绒服。 “关中养羊的不多吧!”卫穆儿瞧着刘瑞眉头紧皱地与墨家子弟乃至关中的熟练女工们研究着冬衣里各类配比与保暖效益的最大化,十分无奈道:“即便是用更廉价的鸭绒鹅绒乃至狗毛作为替代,但是考虑到羊毛的出产量与鸭绒鹅绒的出量之差……黔首们还是多采点芦花和木棉花比较实在。” 刘瑞早就查过资料,明白按照御寒指数的高低排为羽绒>羊毛>棉花>丝绵。而以性价比来看,则是棉花把余者甩开十万八千里。 “再试试吧!看看用羊毛混木锦花会不会效果更好。”刘瑞拍勉强鼓励了下一筹莫展的熟练女工与快被烦死的墨家子弟,由此想起被他派去彭城郡协助搞死吴王刘濞的牧畜商人卜式:“今年是个寒冬啊!” 以文景时的多灾多难来看,大寒之冬必有雹灾,雹灾之后必有大旱。 而在大旱之后,便是能被载入史册的特大蝗灾。 难怪光是《史记》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