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四章:原动力 (第4/4页)
粮袋赶到开平镇借粮,生怕去晚了这样的好事轮不到自己。 为何半年收取百分之十一的利息还导致老百姓认为占便宜了,人人趋之若鹜? 那是因为老百姓向地主老财借贷的利息要高出几倍都不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粮价一直在波动之中,寻常年景青黄不接之时乃是一年内粮食价格最昂贵之时,秋收之后粮价最贱。 今年还不比往年,闹了兵灾,粮食价格高得离谱,一石麦子的价格都已经突破了二两银子,寻常年景麦子基本上不会高于八钱银子一石,现在的粮价早就翻了倍。 粮食最贵的时候能够借到麦子,粮食最便宜的时候才要还本付息,即便农民的算术不好,只要不是太傻,都能够算明白这个小账。 这就是黄汉这个现代人的高明之处,不无偿送粮食给老百姓,而是在他们最渴求粮食的时候借给大家。 放出去六万石麦子,可以使得粮价被遏制,又可以让许多面临饥饿的升斗小民活下去。 黄汉虽然不是商贾,但是他也必须屯粮,不能因为粮食的贵和便宜使得存粮不足,屯粮不是为了囤积居奇而是为了平抑物价,为了在老百姓最难挨的日子拉他们一把。 人口基数乃是大发展的原动力,黄汉本着竭尽所能带领老百姓渡过粮荒的原则做事,过了今年,京畿之地要迎来六年太平。 因为如果历史如故,崇祯九年建奴才会再次入寇京畿。实在闲得疼的明末汉之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