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章 缘由 (第4/7页)
崔帛,也没现在这般横眉竖目,不会是个女儿奴吧?! 杨恭仁正要退下,李渊突然开口道:“记得吏部尚书为检校?”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杨恭仁愣了下,点头应是。 “转工部尚书。”李渊吩咐道:“吏部尚书……杨卿兼任检校。” 李善低着头全身心的盯着脚下的金砖,心里估算这个时代的金砖质量有多好…… 检校吏部尚书的封伦兼任天策府司马,如今转工部尚书,这对李世民来说不是个好消息……李世民虽长期出任尚书令,但尚书省的事务大都是左仆射裴寂负责的,原本封伦为吏部尚书,能极大的增强秦王府一脉在尚书令的权责,使李世民这个尚书令不仅仅只是个头衔。 但现在,中书令杨恭仁兼任吏部尚书……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打压李世民吗? 意味着在警告李世民吗? 未必,或许只是制衡而已。 李善在心里盘算,杨恭仁出身弘农杨氏,前朝观王杨雄之子,在朝中向来没什么偏颇,政治立场偏向中立,其侄女是齐王妃,不过外甥女为秦王侧妃。 但为什么今日提起,这样的大事……为什么是我还在场的时候提起呢? 李善懵懵懂懂,一时间想不明白……但李世民大约猜到了些什么。 封伦检校吏部尚书,早就成了东宫的眼中钉rou中刺,要知道从魏晋时期至今数百年,铨选之责向来是朝中事务的重中之重。 前隋时期,吏部尚书是不能专断铨选之权的,皇帝会另外选出重臣参与铨选,比如大业年间,一共七人同主持铨选,被称为“选曹七贵”,其中有宇文士及的父亲宇文述,当朝宰相苏威,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