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6章 (第1/3页)
糖浆的熬制实在是讲究甚多。 熬制的火候不同,做出来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虞凝霜将这个过程称之为“一念成佛, 一念成魔”, 有的人想做拔丝地瓜,结果糖没熬到位,最后就做成了糖霜地瓜;有人想做糖霜苹果,不小心把糖熬过了,最后就得到一盘拔丝苹果…… 糖霜和拔丝,简直是一对欢喜冤家。 拔丝固然美味,然而只要温度稍有回升就会融化,稍微放置一会儿就不再硬脆,因此虞凝霜要做的,便是那更好保存、也更方便贩卖的糖霜山楂,又名“雪花山楂球”。 立冬那一日的虞家可不是白回的,虞凝霜从山楂酒中获取了新的灵感,将山楂作为糕饼铺子的第一批商品之一。 山楂正应季,因此价格便宜,关键是它营养丰富,酸甜可口,老少皆宜。 于是虞凝霜小手一挥,直接购入三十来斤,带着老夫妇制作起来。 锅里剩余的糖渍都不用刷洗,只要稍微加点水,再一加热,就变成了暖融融的糖水,四人分着喝了,然后重起一锅,开始熬糖。 这一锅糖浆刚冒起大泡时,梁大娘回来了。 她一眼就见到了那些正在摊开晾凉的山楂球。 “哎哟,多好看呢!叫人看着就喜欢。” 待听明白这山楂球的名字之后,她更是连连点头,直说好听。 虞凝霜也觉得这个名字特别好听,“雪花山楂球”,真是恰到好处。 给菜肴成品起名时,若是直接沿用食材的名字——便过于直白,不够含蓄,且多少有点敷衍的意思。 以食为天,同时拥有灿烂饮食文明和深邃文字素养的华夏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