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_第二十八章 血脉传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血脉传承 (第1/4页)

    “大将”的大号叫蒋海潮,1953年生人。“大将”是打他上小学时,就有的外号。

    人们起外号,可并不是随便挑个词儿,捡起来就叫,其实外号也有“学问”。而这种学问的内涵就在于这外号到底怎么来的,是否贴切巧妙。通常,给人起外号不外乎下面几种情况。wap..OrG

    一是外号能反映人的生理特征。比如长得胖的,外号兴许叫“老肥’、“八戒”。长得瘦的,外号没准就叫“瘦猴儿”、“杆儿狼”。

    二是根据人的姓名谐音起外号。比如名字里有“辉”字儿的,备不住,外号就叫“灰狼”、“灰兔子”。姓蔡的,保不齐叫“菜团子”、“菜包子”。要是姓詹,八成就有人会叫他“沾毛儿”。

    三是发生在某人身上的故事啦,“典故”啦什么的,落下的外号。例如有人因为衣着特色,被取名叫“红围脖”、“大补丁”、“千层褶”的,也有人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被叫做“公子”、“二局长”、“大烧饼”的。

    当然,还有的外号,是把上面几种情形都给结合到—起的。但既然是外号嘛,往往都带着戏谑的意味,一般而言,都不怎么好听。

    蒋海潮最开始的外号也并不怎么光彩,上小学的第一天,他被班里一个挺淘气的孩子起名叫做“蒋光头”。

    这个外号含义不言而喻,其反动特性在当时的年代里简直比臭大粪还臭。于是蒋海潮在第一次听到这个孩子这么叫他的时候,就用拳头封了这小子的嘴。

    过去的学校里,无论小学中学,男生里始终存在一种辈份,大约是以“大王”、“二王”之序列依次论之,这是靠身体条件和尚武精神决定的一种权力排名。这一点并不局限于京城,滨城乃至全国各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