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_第168章 关键的一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8章 关键的一年 (第1/4页)

    政和二年(1112年)。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大宋可以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达到了帝国前所未有的高度。

    岁入两亿贯,是历朝历代不曾有过的收入。

    财政收入的主体虽然还是税收,但国有工商业已经发展起来,尤其是各地的大宋皇家银行分行、市舶司,创造了大量财富。

    倭国运来的金银,为皇家银行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信用越发的坚挺。

    农业稳定,粮食产量一再攀升,多样、立体化的种植,让农民有了更好的收成。

    当然,一片向好之下,部分阶层的利益难免受损。

    跟着朝廷的步调走,投资工商业的那部分人,当然获得了可观的回报,但那些守旧派就没那么好运了。

    不但没分润到这波改革红利,还被产业结构调整波及到了自身利益。

    传统农业种植收益有限,而此时又没有机械化种植的便利,人力仍然是主要的方式。

    对小地主们来说,去年最难的事就是雇人。

    佃农因为收益不高,已经被吸引到了更容易赚钱的行业。

    可以进作坊做工,也可以去其他国有产业就职,甚至胆子大的还可以去国外拼一拼。

    朝廷对南洋的开发已经逐步形成规模,甚至开出了每户百亩良田的优厚条件。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要肯背井离乡,去了南洋就成了富户。

    各行各业都在吸收劳动力,造成了从事传统农业的人手不足,人力成本自然就涨上来了。

    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