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假想敌是赵匡胤_第一章 衙日军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衙日军议 (第1/5页)

    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四月望日,进入夏季,天气已经开始有些燥热的气象。

    潞州城,昭义军节度使府。

    府内节堂人头攒动,人群正前方的香案上,祭香已经燃起。

    在香案上方正中悬挂着一副画像,画中人物形神魁壮,阔面隆准,有人主之姿,正是大周开国太祖郭威。

    而节度使牙旗分列在左右两侧,在祭香烟气儿氤氲下,整个节堂内气氛显得异常肃穆。

    节度使李筠(原名李荣)正率众例行衙日拜祭,整个拜祭流程执行得一丝不苟。

    自李唐末年以来,地方藩镇桀骜不驯,自任将吏,割据一方,其虽无自立之名,却实有自立之实。

    而河北、河东的诸多节度使更是屡屡暴力对抗朝廷,致使中央朝廷威严扫地。

    后朱梁篡立,五代交替,十国林立,天下形势更是纷乱如麻。

    东京城头的大王旗居然在短短四十余年间,更换了五次。论频率,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更替是远远比不上中央朝廷的。

    待后周建立后,两代天子重视民生,与民生息,国力不断加强。

    今上即位后,更是拣选禁军,严格军法,确立军中阶级,遏制军中骄兵气焰,使得东京禁军在对外作战时,多有建功。

    东京朝廷的权威得到不断加强,天下终于迎来统一的曙光。

    但是即使历届东京朝廷在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掌控力,但为了地方安稳,短时间内还是难以彻底裁撤藩镇的。

    而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