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_第二百七十二章.殿试开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二章.殿试开始. (第1/4页)

    ……

    在明朝,殿试是最高一级的科举考试,它虽不似前些日子的会试那般重要,只是决定着最终的名次排列,并不存在着落榜的问题,但对于天下读书人而言,却是一场极为隆重的文坛盛事,每届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们,也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扬名天下,受无数世人追捧。

    殿试只考时务策,在太和殿内颁发策题。期间,皇帝会在殿廷上对贡士们亲自策问。

    待殿试结束后,于次日读卷,皇帝及监考大臣们会根据考生的表现,划分三甲,一甲只有三人,既世人所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然后二甲若干人,名曰“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名曰“赐同进士出身”,并于第三日放榜。

    接着,在放榜当日,皇帝会于太和殿举行传胪大典,宣布殿试结果,其中一甲三人于殿试后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则皆授翰林院编修;至于其他进士,按殿试名次分别授以翰林院庶吉士、主事、中书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官职。

    不过,赵俊臣对于殿试的重视,却并非是因为这是读书人的盛典,而是他在关心那些“赵党后备军”们的殿试最终名次!

    虽说殿试并不存在落榜的问题,只要会试晋级之后,考子们便已经算是踏入了官场,并且在为官之后,其本人的家世背景、靠山人脉、以及为人处事的本领,才是他们为官道路上的关键所在,但殿试名次的影响也同样不可小觑。

    举个最实际的例子,目前的朝中首辅周尚景,便是孝贞皇帝于四十一年前钦点的殿试状元,并且还是三元及第,文名满天下,朝中清流们虽然整天嚷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