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二章.殿试开始. (第2/4页)
着周尚景是大贪官、大jianian臣,但若论学问,却少有人可与之相提并论;而另一位阁老程远道,则同样是崇祯年间的殿试状元出身,剩下的两位阁老黄有容与沈常茂虽然出身稍差,但也分别是前朝的榜眼与探花出身。 再往前说,前阁老崔勉是崇祯年间的殿试状元,而前阁老温观良是德庆三年的殿试榜眼出身。 即使不谈这些阁老们,就说如今朝中这些手握大权的尚书与大学士们,也皆是在科举中表现不凡,赵俊臣本身是状元出身不说,工部尚书左兰山是德庆十二年的二甲进士第五名;吏部尚书宋启文是德庆十三年的榜眼;即将到任的新任刑部尚书张伯崇,是德庆七年的二甲第四名出身;礼部尚书林维,是德庆四年的二甲第三名出身…… 相对而言,兵部尚书王寿的功名最低,殿试成绩只是二甲第二十八名,但他同时还是勋贵出身,有世袭的爵位,其家族世代都受到明朝帝王们的信任,如今德庆皇帝更是让他掌管兵部尚书要职,却又不能与寻常人同日而语。 至于那些学问卓著的大学士们,就更不用提了。 再往下数,六部的侍郎、五寺的寺卿、都察院的都御使们,有一个算一个,除了少数勋贵出身之外,他们的科举殿试成绩,就没有一个低于二甲十五名的! 如此一看,便知道科举名次的重要性了,殿试的最终成绩直接影响着一个官员的起点、晋升速度以及官职上限!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两名同样政绩卓著的官员,吏部在晋升他们官职的时候,若是抛开了其他的考量因素,绝对会优先晋升那位科举成绩排位靠前的官员。而一位考生若是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